❏✝❾
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荣新江教授重返丝绸之路的一讲作为打头的第一讲,探寻了敦煌在东西方交流中的重要地位,讲述了营造莫高窟背后的文化土壤。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所长郑炳林教授通过详尽的历史资料,揭示了“敦煌”之名的由来,并从地理的角度讲述了那些千余年间来往于敦煌的各族人民。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杭侃教授则详细介绍了石窟的开凿过程及其背后的历史故事,让人不禁对这些敦煌的石窟匠人们肃然起敬。敦煌研究院研究员张先堂则关注敦煌石窟开凿背后的经济问题,他详细分析了为石窟开凿出资的供养人们,揭示了他们的多元身份。上半部的最后一讲,结束在藏经洞的发现与敦煌学的兴起,不仅讲述了敦煌文物令人扼腕的流散历程,也为读者们充分解释了为什么“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则在全世界”。
《了不起的敦煌》下半部分,以美学艺术为面向,深入剖析了敦煌石窟建筑、彩塑、壁画三位一体的综合总体艺术。其中,作为雕塑家的何鄂以其独特的艺术家视角和深厚的美学功底,为读者展示了气韵生动的敦煌彩塑群;上海大学文学院历史系教授陈菊霞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力,将莫高窟宗教性壁画中的漫天神佛,描绘得栩栩如生;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顾春芳以其敏锐的感受力,详细解读了敦煌音乐性壁画中呈现的“妙音”,并重点阐发了敦煌飞天的象征性意义。敦煌研究院副院长张元林则通过敦煌壁画中种种生活性细节,带读者走入了画中所呈现的敦煌人的衣食住行。
除去这九大主题,全书前后还设有“引论”和“尾声”,分别由艺术史家巫鸿和顾春芳两位学者撰写。巫鸿以“空间”为视角,引领读者走近莫高窟,感受其独特的空间布局与建筑艺术;顾春芳则在全书的最后介绍了常书鸿、段文杰、樊锦诗这三位重要的敦煌守护人,以“莫高精神”收束了整本书的叙述,也将书中展现的这场“敦煌之旅”,定格在了在三危山下、宕泉河边那个安葬了常书鸿、段文杰等多位敦煌第一代坚守者的静谧角落。
🥝(撰稿:庾贞林)「人民日报」今天,十分想念您……
2025/02/09胡之素😟
外交部:中方从来没有,也不会干涉美国大选
2025/02/09司空荣晶♜
父亲带孩子骑行,孩子不慎摔倒遭汽车碾压,疑曾回怼他人劝阻“关你什么事”,官方回应:警方已介入调查
2025/02/09元珊雯🚬
博雅生物:目前,绿十字(中国)Ⅷ因子的收得率处于行业较高水平
2025/02/09许荔眉🎛
锐评|他现场指认谢罪!个体忏悔取代不了国家责任
2025/02/09庞苑素🌾
致敬医师节,全国首场个人健康脱口秀专场《戏说外科史》沪上开讲
2025/02/08钱咏融⚾
主打一个“锁鲜”,“甜蜜产业”满是科技范儿 “圈粉”海外
2025/02/08汪东时🤟
国际劳工组织:全球青年劳动力市场前景有...
2025/02/08胥菡安x
运营学习-精读还是通读
2025/02/07桑莲力o
乌官员:未监测到扎波罗热核电站有放射性物质排放
2025/02/07柳栋诚🥑